我心中的闽南文化800字

来源:对联 点击: 当前位置:民乐作文网 > 写作素材 > 对联 > 我心中的闽南文化800字 手机阅读

【www.minle.cc - 写作素材】

篇一:《我心中的闽南文化1》

1103000612 郑佳佳 政法6班 闽南旅之文化印象

黑沉沉的天就像要崩塌下来,大雨疯狂地从天而降,淹没了州衙前对联的脸庞。“八闽名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它是被时代的视野逐步忽视的弃儿,但附丽于其中的历史和文化,是绝对不会消失的。这跨越千年的广袤时空,这日渐模糊的沧桑笔迹,印证着以历史名城泉州、厦门、漳州为代表的闽南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历史的卷轴在簇新的时间映射下展现它神秘的姿容:自战国,越族入闽,闽越的生命线开始交织在一起;到了汉代,闽越文化开始有了稚嫩的雏形;至魏晋唐宋,汉人大规模南迁,中原文化给闽南地区注入了生命与活力;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崛起,中外文化的冲击和交流,拉开了闽南文化的新篇章。承续历史,继往开来,海陆文化的兼收并蓄,扬长避短,共同造就了今日独具特色的闽南文化。

茶文化

安溪县的朴实人民崇尚这样的说法:“早上喝碗铁观音,不用医生开药方;晚上喝碗铁观音,一天劳累全扫光;三天连喝铁观音,鸡鸭鱼肉也不香”。或许,茶并没有传颂的那么万能功效,但饮茶的的确确是闽南人生活中的一大享受, “抽啦叭烟,听南音乐,泡功夫茶,其乐无穷。”由于对茶的情有独钟,闽南人民热情好客,入门就泡茶,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和文化,而这种茶文化的精髓,就是“和”,闽南人民在这片土地上长期和睦相处,亲如兄弟,收敛奢欲,振作向上,其乐融融。

闽南歌曲文化

安静祥和的漳州,留给了我们一笔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华安、平和的山歌,沙建潭口的亘家渔歌,漳浦、云霄的龙舟古调,韶安的洗佛歌,海城东园的翁姨调,和尚道士的念咒调,以及走唱盲艺人的杂念仔,都是闽南歌曲最原生态最根本的发展形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文化。随着大陆足迹的迈向台湾,闽南歌曲开始了它的辉煌,传遍全国,走出国外。虽然它不如粤语歌曲来的广泛传唱,但是在闽南人心中,它有着不可动摇的无可替代的地位,成为闽南人们永不倒的光辉旗帜和精神支柱。无论我们的闽南游子在多远的地方为生活努力拼搏滚爬,都会用《爱拼才会赢》来激励自己;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一首《浪子的心情》,又如何不让他们热泪盈眶;梦醒之后的现实和无奈,也打倒不了坚强的人民,擦干眼泪,笑对人生,《欢喜就好》。

闽南信仰文化

每逢祈求丰收、保佑的节日,就是民间宗教信仰和风俗活动最盛行的时候。除了闻名海内外的妈祖庙,泉州敬奉广泽尊王饿“凤山寺”,安溪著名祭拜清水祖师的“清水岩”,龙海广为推崇的“保生大帝祠”,东山岛的“关帝庙”等就迎接来无数的善男信女前来烧香祭祀,虔诚祈祷。据统计,民间信仰之繁盛,中国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地区可以与闽南区域相比拟的。无论是酬天敬地,还是祭祀祖先,烧香点烛,杀鸡蒸粿,大宴宾客,都已成为闽南人民共同的风俗和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闽南人民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发展。

闽南戏曲文化

闽南地区的戏曲说唱品种之多,内涵之丰富,艺术之精髓,在全国各地也都是罕见的。单在闽南语的形成定型地——泉州地区,就有梨园戏,高甲戏,南音清唱,布袋戏,傀儡戏,讲古,歌仔册地等形式的语言戏曲作品。

南音从来没有在我的梦中出现。朋友说,“追寻南音,须到泉州”。作为泉州传统音乐的南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音乐的一个品种。因保存得最丰富,最完整而被海内外专家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是的,至今,在泉州古城、台南乡间,依旧可以看到南音弦歌不断的情景,各种翻唱戏文,吹弹曲谱,可以说,闽南戏曲构建了一座富丽堂皇、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

闽南经济文化

墨色的土地,让人感到厚实,在这厚实的土地上停放着一辆辆大吊车,吊车的铁臂直伸向天空。深蓝的天空慢慢变成淡紫最后变成金黄色。好美的一幅海港景色啊!

这是我在闽台缘博物馆的一幅摄影作品,题目就叫“刺桐港风云”。

闽南地处我国海峡西岸,有着数百里的漫长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拥有众多天然良港,尤以泉州“刺桐港”最具影响,是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港口城市的重要标志。在延年不断的海外经济贸易往来的活动中,闽南人民向还玩呢各国人民学习到各种有益的科学知识,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经验、文化 精华和生活消费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素质,完善了自身人格品味并外化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积极物质力量和精神动力,丰富了闽南文化的内涵,可谓是受益匪浅。

闽南建筑文化

尾部高翘的屋脊、精美的雕梁画栋、栩栩如生的砖石浮雕、镌花刻鸟的窗棂……一走进有着闽南“小故宫”美誉的蔡氏古民居,谁能不为这占地3公顷的红砖古建筑群所震撼?

闽南民居建筑从建筑形式的角度来说,并没有一种极张扬的、类型化的形式,但它在砖石墙的装饰及美化上却有着较为特殊的表现。闽南砖墙是属于实砌砖墙,协调地混合着砖和石,走在较为古老的街道上,不难发现那古色古香的“红砖文化”吧。

福建土楼亦是世界居民建筑的奇观,而闽南的土楼民居无疑凝结着闽南劳动人民艰辛的汗水与聪明才智,令古今中外的文人游客叹为观止。

文化的创造者是人,且人又是文化最忠实、最积极、最活跃的传播者。闽南文化上承中原,吴越文化而由移居闽南的汉人和原住民共同创的先进的地域性文化,尔后又借鉴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使闽南文化更兴盛发达。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于我们来说,更好地认识和了解闽南文化,是弘扬和创新闽南文化的前提和基础。闽南文化不仅造就了闽南人“爱拼才会赢”、“冒险拼搏”的进取精神,同时也塑造了闽南人“尊宗敬祖”的文化情结。闽南人都有浓厚宗族观念和深切的怀乡念祖的感情。这种感情决不会因为海山的远阻以及时间的推移而消灭。他们在聚居地依仿祖宗的习俗,修族谱,建造祠堂,沿用祖籍的郡望,标榜自己的渊源流派,以示饮水思源,不忘宗亲故土。闽南文化同时所带来的就是这种“恋乡情结”。这些共同蕴含在闽南文化中的情结,将世世代代指引着闽南人民奋勇拼搏,用不忘本,义利和谐,创造属于闽南人也属于世界的传奇闽南。

篇二:《闽南文化的精神》

闽南文化的精神

——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延伸

报告人:林华东(泉州师院 二级教授)

地 点:丰泽区实验小学报告厅

时 间:2011年8月1日上午/22日下午

零、引言

 国学与中华文化有着天然的血脉关系,是中华文化之魂。 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总结概括在古代经典名著中,延承在中华民族的心灵中。

 开班仪式上我提到:《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就是我们民族精神与中华之魂的写照,也是今天燃照我们前行的火炬。

我还举了个例子:《论语·学而》记载,孔子的弟子曾子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慎重对待亡灵,追寻远祖,老百姓的道德就会变得厚重起来。孔门的这些经典语言,表现了中华民族“重乡崇祖”的观念。

 国学——中国古代传统的学说。既总结了中华文化,又引领中华文化前行。文化是民族思想、民族内涵的体现。

 例如,中国的“年”——是一个深深烙在国人心中的家概念。(泉州崇福寺的传说)(2008年的那场雪)

 国学教育:可读原著,由深至浅;可谈文化,由浅至深!今天我们走后者!

 我谈闽南文化,因为她是中华文化的延承

闽南文化这个题目很大,我无法在一个半天把它讲清楚,今天只能讲两个问题:

1.闽南文化的历史(闽南人、闽南社会、闽南文化的形成)

2.闽南文化的核心精神(四个内涵、四个特性)

闽南文化这个题目很大,我无法在一个半天把它讲清楚,今天只能讲两个问题:

1.闽南文化的历史(闽南人、闽南社会、闽南文化的形成)

2.闽南文化的核心精神(四个内涵、四个特性)

一、闽南文化的历史

讲四个问题

1.闽与闽南的历史沿革——行政区划演变

2.闽的民系族群流变——闽人,闽越人,汉人,番人

百越民族——闽越人——高山族——东南亚诸民族?——沙捞越(马来语:Sarawak)

3.福建的语言

4.文化的力量:从闽台一体性与和谐性说起

 福建上古时代就被称为“闽”,当时的土著叫闽人。七闽——7个部落也:属百越民族 闽人 闽越人 + 汉人 + 番人

闽越人—— 高山族

东南亚诸民族?——沙捞越(:Sarawak)

 战国时期至汉武帝期间,福建土著经历了古闽人和古越人融合以及闽越人整体北迁的历史大动荡。  汉武帝平闽(前110年)之后,闽地空虚,给汉人的发展带来了莫大的空间。

汉武帝平闽之后,从西汉设冶县(公元前85年),到东汉未贺齐入闽(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历300余年,也许正是汉人入闽并融合闽越遗民的关键时期。

 吴 永安三年(260年)建东安县于泉州西门外的丰州,西晋咸宁六年(280年)置绥安县于漳浦。

晋太康三年(283年)改东安县为晋安县,又从晋安县中分出同安县。

 由此可知,早在三国以前,闽南已有一定数量的居民。

 汉人多次大规模入闽——

 闽南文化与汉民族的发展一个样,多源一体,犹如一个雪球,不断地滚动,不断地吸收壮大,不

断地发展成熟。

闽南民系族群是古代中原汉人多批次大规模入闽,并与当地土著闽越人融合中逐渐形成的。闽南人从中原带来黄土文化,与闽越人“善舟船”的海洋文化相结合,形成闽南文化的最先基础。

 宋元时期,频繁的对外交流,使闽南文化又融合了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欧洲文化和南洋文化。

近代以来,闽南文化继续接纳西方异质文化,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

 番人:阿拉伯人

 半南番:与本地人的混血儿

 过番:去东南亚

 番婆:娶东南亚民族之女为妻

 唐、宋、元时期,泉州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大港,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本地人民信仰道教、

佛教、儒教等。保留着宋元时期海外商人信仰的天主教、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的遗迹。史称“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保留着汉族原生态曲艺“南音”。今为福建省中心城市之一,是福建省经济中心,自1999年起历年GDP为福建省第一。 泉州清真寺(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1961年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十大名寺”。

 “中国十大名寺”。——我国著名的十大古寺:白马寺、灵隐寺、少林寺、寒山寺、隆兴寺【石家庄

正定县】、清净寺、大相国寺【开封】、卧佛寺【北京西山】、塔尔寺【青海】、扎什伦布寺【西藏日喀则】。

唐高宗、武后时期,摩尼教逐渐传播。武后延载元年(694年),波斯人拂多诞(Mihr-Ohrmazd)将摩尼教传入中国;唐朝大历三年(768年)于长安建有大云光明寺。摩尼教在中国又称作明教,是因为信徒称呼他们的神为“明尊”。

 至今,福建泉州晋江市仍存有小型摩尼寺,当地俗称草庵寺。19世纪以来在敦煌莫高窟、新疆吐

鲁番发现大批摩尼教文书,证明摩尼教在中国西北各地曾广泛传播。

摩尼教——明教在中国具有及重要的地位,两个主要朝代的建立都和明教有关。

 明朝的开国君主

朱元璋是摩尼教信徒

 清朝把自己的国号从金改为清,和明教的名称直接有关,寓意自己也很清明。明教融入了清代天

地会中,后来融入兴中会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几个重要革命团体中,是清末成立的国民党的前身中的重要组成之一,对近代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 3.福建的族群和方言

 客家话、北方话、吴语、闽语

 闽语——闽南、闽北、闽东、闽中、莆仙

 4.文化的力量:从闽台一体性与和谐性说起

 在远古时代,台湾本是华夏大陆的一部分。东山古陆桥把台湾与福建连成一体,闽台早在史前时

期就是同一个文化区域。后来的地壳运动使闽台两地分开,形成今天一衣带水的格局;但是,两地的唇齿相依却是无可否认的。林惠祥曾指出:“台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虽有一点地方特征,但从大体上看,却是属于祖国大陆东南一带的系统。”汉武帝平闽时期,生存在福建等地的善于舟楫的闽越人,曾大量飘海入台,成为今天台湾原住民的祖先。

 三国时期吴国曾派大将航海到达夷洲(即台湾)。而真正把中华文化传播到台湾的,则是闽南人。  最早的移民唐宋就已开始。台北县唐代遗址中发掘出的古物,已经印证有唐时期汉人已东渡入台;

 宋代的澎湖已有闽南人定居。公元1171年(南宋乾道六年),泉州知府汪大猷把澎湖划入泉州府,

为防夷人上岸抢掠杀掳,派水军到澎湖屯垦,予以军事管辖。台、澎地区由此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 。

 元朝在澎湖设立“巡检司”,全面管理澎湖和台湾事宜。

 汉人集群性迁徙则在明清时期。明末郑芝龙经略东南沿海、郑成功父子治台、以及清代乾嘉时期,

是闽南人大量移居入台的三个高峰期。

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始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 文化记忆具有很强的功能。1624年(明朝天启四年),荷兰侵略者就曾入侵台湾。台湾被荷兰殖

民者占领了38年,但并没有被荷化。

 1895年,清廷在甲午战败后,与日本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从此台湾又遭受50年日据。日本在台湾竭力推行"皇民化教育"的同化政策,企图灭绝中华文化;但此举并未成功。日本强加给台湾的大和文化,随着日本的战败投降荡然无存。

上个世纪,两岸又隔绝了50年。但是,台湾闽南话仍然保持着最纯正的原乡特色,和福建本土的闽南话如此的一致。这种突出的文化奇迹,强烈地标识着闽台文化的一体性特征。的确,文化是民族的魂,是避不开的民族“胎记”,抹不去的民族“基因”;哪怕曾经有过历史隔绝,其语言和文化总在族人心底永存不灭。

 今天,闽南地区的岁时祭祀、家族理念、生育冠冕、婚嫁丧葬、宗教信仰、祀神传说、衣食住行、

花灯艺术、地名记忆、故事传说等等,在台湾获得完好的保留和延展。{我心中的闽南文化800字}.

 尽人熟知的海神妈祖信仰,在台湾拥有无数的信众;

 被称为古乐遗响的南音,在闽台两地依然雅音缭绕;

 闽台共同演绎的歌仔戏,深受两岸同胞的喜爱;

 救死扶生的保生大帝,被认定为两岸人民健康的保护神;

 普济众生的清水祖师,被奉为两岸庇护四时安康的神祗。

这种深厚的语缘和文缘,不是任何手段可以割舍的。

 两岸文化的和谐是推进两岸同胞交流、催生族群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上个世纪全国人大发表《告

台湾同胞书》之后,两岸逐渐进入“三通”。

 台湾的校园歌曲、通俗音乐和影视节目快速进人大陆,内地的文学作品也频频出现在台湾的报刊

杂志上。

 “叶落归根、回家过年”这一两岸共同的文化观念促成了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的决策。和谐的

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岸人民同根同源的民族感情,升华了台湾民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小结:

 文化是人类生存与进步的记忆;

 文化依靠语言实现记录、解析与传承。

 人类的一切创造最终都以文化的形式流传后世。

二、闽南文化的精神内涵

 一种文化的命名,就在于它具有自身独立的特色和存在价值。

 我从四个角度概括闽南文化的精神内涵。

即闽南人的生活哲学——重乡崇祖,

 精神气质——爱拼敢赢,

 价值观念——重义求利,

 行为模式——山海交融。

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重性。文化的厚重,是一种骄傲,也是一种负担!

讲自己的文化精神,都爱讲正面的;事实上,任何一种文化,都有进步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文化的发展就是继承,就是扬弃!讲出文化的双面性,也许会更贴近真实!

1.重乡崇祖 ——思维观

 中国传统文化的家族本位和乡土色彩,在闽南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闽南人是早期从中原一代迁

徙而来的汉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大半个中国的汉民族都有着迁徙的经历。然而,重乡崇祖这一思想观念在闽南人中扎根尤其之深。

闽南人的寻根认祖表现在闽台两地的闽南人总是不忘他们的祖籍。

 修族谱、建祠堂 、传习俗

 “堂号”标记不仅仅写在祠堂、店铺、书斋、族谱、以及厅堂等处,还常常写在生活器具上,如

米斗、口袋、钱袋、灯笼等,籍以标明姓氏及族别。

 台湾同胞还以自己在闽南家乡的地名来命名台湾的村庄,如“永春村”“安溪厝”“晋江寮”等等,

以此记录自己的来源;

 沿袭岁时习俗,传承民间信仰(如妈祖信仰、郑成功、清水祖师、保生大帝、开漳圣王)。  更深刻的表现在,闽南方言对古汉语的传承。

 在汉语诸方言中,唯有闽南方言保留最多的古汉语语言特征。

 上古汉语的“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古多舌音”这些重要的语音现象还都保留在闽南方

言中。

 例如:“飞”、“蜂”、“肥”等字读b、p声母; “猪”、“抽”、“除”以及“唇”、“召”等字读d、

t声母,都与上古汉语语音一致,没有经历中古时期这方面的语音演变。

古汉语中常用词“册”(书)、“箸”(筷子)、“昼”(中午)、“目”(眼睛)等都是闽台两地闽南方言的基本词。

 典型例子:

“鼎”在秦汉之前是全国通用的烧饭做菜的炊具。

北方人在秦汉之后改称“鼎”为“镬”。“镬”这个词后来南渡进入吴语区,之后,北方话又用“锅”来取代“镬”。

闽南方言在形成之后,其基本词“鼎”就不再继续更替。

闽南人称媳妇为“新妇”,这个称呼就源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中的“新妇”。

闽南话把“公鸡”、“母鸡”说成“鸡翁”、“鸡母”,把“客人”、“臭酸” 说成“人客”、“酸臭” ,正是沿袭古汉语的说法。

 河南有鸡公山、华北有鸡公车。(今天北方话还保留“瀑布、乳峰、云海、脸蛋、虾米、蜗牛”等

许多修饰语放在后面的词语。)

 鸡公山因其整个山势宛如一只昂着展翅、引颈啼鸣的雄鸡而得名。北魏《水经注》"鸡翅山",距{我心中的闽南文化800字}.

今巳有一千四百余年。明朝鸡公山和鸡翅山并呼。清代易名鸡公山,沿称至今。

“鸡母、鸡翁”都是正宗的古汉语词:

 北魏·张丘建《算经·百鸡题》——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

 元·关汉卿《刘夫人庆赏五侯宴》——王员外道:“可怜,我道鸡母为何叫唤,原来见此鸭雏入水,

认他各等生身之主。鸡母你如何叫唤?”

 请注意——“鸡翁”一词今天泉州话中还在使用。另外,“鸭雏”是否在其他方言中保留,我没有

调查过,但“鸭雏”的语序同于“鸭母”则是显然的。

正因为闽南方言成为古汉语的“活化石”,今天,依靠闽南方言流行于闽台两地的民间戏剧、曲艺、音乐,如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梨园戏、以丑见美的高甲戏、闽台互为流转的歌仔戏(芗剧)、充满谐趣的民间“讲古”答嘴鼓、世界一流的提线木偶和乡间布袋戏等,才能保持着最古老的传统的色彩。被誉为“中国民族音乐瑰宝”的南音,其唱词标准音还必须是泉州话。

{我心中的闽南文化800字}.

 像这样典型的文化特征,在中华文化的其他支流中,绝无仅有!

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具有如此明显特征表明一个民系族群追溯祖先、保留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

只有闽南人能达到如此巅峰 。

 当然,在重乡崇祖的背后,家族观念、地域观念、怀旧观念等等,也同时存在,他对革新产生很

大的障碍:

 例如:封建械斗、族姓争执、牵强附会

 为了生存,为了眼前利益,闽南人封建械斗出了名。在台湾如此——

在泉州也是:

 1975年,南安县丰州公社西山大队和泉州市郊的仙塘村分别介入邻村的宗派械斗,仙塘出动200

多人,冲入西山村沿途毁坏农作物和房屋;西山村动用民兵枪支,开枪打死仙塘群众1人,打伤6人,1名妇女溺水死亡。

 1981年11月,泉州市北峰公社招集大队、南安县丰州公社丰富、旭山、后田大队黄姓群众和南

安县丰州公社桃源大队傅姓群众因流氓斗殴,双方出动二三千人,砸坏民房30座52户,公私财产损失3万余元

 内部的不团结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 上个世纪中叶,湖头镇街道有一姓廖的,兄弟两家有五六十人口,经营著名的“荣元养脾散”。为

了拉客户,两家经常斗殴,在客户面前争辩谁是“正宗”“老牌 ”!

{我心中的闽南文化800字}.

 也有牵强附会的——

 蓝达居(1997)曾指出,泉州惠安的东下坑李姓,本是疍民,为什么却自称是陇西李姓呢?这是

因为唐时李世民乃陇西李。李是大姓,土著民族为避免汉人的歧视,就伪称自己是某一大姓的后裔,借以提高族群地位。

2.爱拼敢赢——气质观

闽南地区自古是北方汉人移民入住的地方。社会的移民性质,促使闽南人为了生存产生拼搏意识。汉人在与当地闽越人的交往中,也把古代闽越人在恶劣环境中的抗争精神融入了闽南文化之中。尤其是宋元以降,闽南地区成为古代世界著名通商大港,闽南人视野更加开放。

 以上种种原因,逐步酝酿形成了闽南人与众不同的精神气质。这一点,在闽南人的发源地泉州和

移居台湾的闽南人中,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的闽南人中,表现最为突出。

 他们不满现状,善于经商,勇于进取,讲究效率,敢于冒险,百折不挠。他们一路高歌“三分天

注定,七分靠打拼”,坚持“靠自己的骨头长肉”,硬是闯荡出一条条生路,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爱拼敢赢的精神虽然到处都有,但在闽南人中却尤为突出,独显个性。从这次泉州市委提倡的“惠女精神”,我们可以发现,爱拼敢赢不仅仅是男人的精神气质,更是全体闽南人的精神气质,这是其他民系族群所不可比拟的。(泉州惠女水库的建设可以为证——见下页)

就当前来说,改革开放30年,经济的迅猛发展成就了今天影响全国的“泉州模式”。“爱拼才会赢”“敢为天下先”作为闽南人的精神气质,已被全社会所公认。

3.重义求利——价值观

闽南人有着极强的创业能力和经商天赋,亦商亦儒成风。朱熹曾称泉州“满街都是圣人”,指的正是当时儒学教化兴盛的景况。南宋诗人刘克庄诗云:“闽人务本亦知书,若不耕樵便业儒。惟有桐城南廓外,朝为原宪暮陶朱。”(原宪——孔子学生,陶朱——商人之祖范蠡的别称)可见闽南人亦商亦儒之风。

可见,闽南人善于经商由来已久,海内外闻名;而且是自古至今千余年不曾改变。“卖三占钱土豆也要做头家”的理念已经深深植入闽南人的脑中。在2009年福布斯最新公布的世界华人富豪中,资产20亿美元以上者,闽南人约占60%。

闽南人经商,既务实求利,又获利反哺。通过回报乡梓,使义利一致。从信仰上,闽南人把关羽捧到帝爷公的高位,足见闽南人之重义。

在现实中,闽南人急公好义之风,四处皆然。例如,著名的洛阳桥、安平桥,建设经费就来自商人和广大民众的募捐;

 又如:毛泽东誉之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杰出侨领陈嘉庚倾囊兴学,其精神影响着当今几

代人;汶川大地震,台塑大王王永庆率先一次性捐款1亿人民币,数额之大令人动容;侨亲李陆大爱国爱乡,捐巨资兴学办教、扶贫济困,声名远播,以之命名的“李陆大星” 因此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闽南人的义利观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篇三:《感受闽南文化》

周末的晚上和客户还有管理小组的人一起去KTV唱歌,第一次听非常优美的闽南语歌曲,感觉都有点陶醉其中了。大多都是当地的人,他(她)们从小就说闽南语长大,就像陕西人说陕西话一样,闽南语说起来比四川话还嗲,唱起歌来非常的好听。

来闽已经两个月了,初步感受了闽南文化。闽南的文化和广东的粤文化还是有很多区别的,广东主要是南粤文化和客家文化,而福建和台湾则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地区。在网络上面搜了一些资料:

{我心中的闽南文化800字}.

闽南文化,系指生活在福建地区的人共同创造的(主要是闽南人),并一代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其分布范围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被誉称的“厦、漳、泉金三角”,即现辖的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各区、市、县(泉州原辖金门县待统一)。闽南文化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福建设置闽中郡,开启了中原文化与闽南大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汉晋时期,大批中原汉民迁入闽南地区,推动了闽南文化的形成。晋唐时期,闽南地区汉民人口剧增,经济迅速发展,政教管理体制日臻完善,闽南文化得到发展。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启航点和东方大港,阿拉伯人与波斯人到泉州经商,带动来了伊斯兰文化,闽南文化得到丰富。明清时期,欧洲商人和传教士来,传入了西方文化,闽南文化进一步得到繁荣。从闽南文化的发展轨迹,可以窥见闽南文化是经过一代代闽南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挖掘、弘扬、创造,并吸收采纳了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西方文化等外来文化的特质和合理因素,有机地融入了其体系内,孕育、发展起来的,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闽南文化,其内涵除广义中也含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狭义中所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宗族文化及方言等。

建筑文化

建筑文化闽南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情趣,凭藉自己的聪明才智创建与自己生活环境相适应且符合自己的审美观的闽南建筑。依功能可分民居、祠堂、寺庙、宫观、牌坊、塔、幢、亭、台、榭及桥梁、海防建筑等,丰富多彩的闽南建筑,堪称既富有独创性又集中外建筑之大成。其中最富特色的首推民居中的“宫殿式”俗称“古大厝”建筑,座落于泉州南安官桥漳里村的归侨蔡资深民居是其

代表作。该民居建于清咸丰光绪年间,其主体建筑同闽南地区习见的古大厝一样,三开间或五开间,带护厝,突出厅堂,两边对称,横向扩展布局。纵深二、三、四落三等,以厅为组织院落单元、厅、廊、过水贯穿全院、硬山及卷棚屋顶,穿斗式木构架,上铺红瓦及瓦筒,燕尾形屋脊。所不同的是该建筑为群体建筑,且座座雕梁画栋,装饰有透雕、浮雕、线刻或圆雕而成的精美木雕、砖雕、石雕、泥灰雕,雕饰题材十分广泛,雕刻技艺精湛,雕琢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戏剧故事、山水人物,造型逼真,栩栩如生。该民居建筑群既沿袭,保留了传统的闽南民族建筑风格和特色,又部分吸收了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中的装饰艺术特点,堪称闽南古民居建筑艺术与中国域外建筑艺术合璧的杰作。此外,俗称中西合璧建造而成的“洋楼式”的闽南侨乡民居“番仔楼”也是其代表作。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系指闽南人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文化事象(事物和现象)的泛称。其内涵十分广泛,其中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生命礼俗、信仰习俗、文艺风俗、娱乐风俗、社会组织风俗等等,而这些风俗中除与中华民族传统风俗中大同小异外,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艺风俗中民间文学(民谣、童谣);娱乐风俗中的民间舞蹈(“拍胸舞”)、“骑竹马”、舞龙、舞狮、“车鼓弄”、“赛龙舟”(端午节)、“搏饼”(中秋节)在节庆日中尤为活跃。

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系指闽南人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闽南人除信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为主兼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和摩尼教外,最富有特色的是民间除信仰中华民族古代共同信奉的诸神(如土地公等)外,还信奉实有其人被尊为神灵的保生大帝(吴夲)、妈祖(林默)、广泽尊王(俗称“圣王公”,原名郭忠福)、清水祖师(陈普足)。宗族文化也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地区宗族文化十分发达,重视宗族亲情、重视编修族谱和重视宗祠建筑是其标志。

闽南方言

闽南方言系指闽南人创造和使用的地方语言。该方言是汉语诸方言中很重要的一种方言,为中国八大方言之一。是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60种语言之一。据统计全球讲闽南语的人多达8000万(在8000万到1.2亿之间。属泉州和漳州口音的主要有福建1600万、台湾2000万、南洋约1200万。世界其他各地约200

万)。

闽南文化特点:{我心中的闽南文化800字}.

1、闽南文化具有传统性、连续性特征。这除了继承连绵不断的中华传统文化外,闽南文化自身的传统也是连绵不断,且不断发展。2、闽南文化具有一体多元特征。即与中华传统文化为同一体又以闽南文化为主体,兼吸纳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的某些因素等。如建筑文化中除以“宫殿式”古大厝、临街骑楼为主流建筑外,也可见到中国传统建筑、中西合璧建筑、阿拉伯式建筑、侨乡特色建筑等。3、闽南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开拓性特征。这在宗教信仰(多种宗教)、民间信仰(多神)、建筑、戏剧、方言等等都有所反映。如戏剧方面,多种剧种并存,歌仔戏、梨园戏、高甲戏交相辉映,即便同一剧种,也是各种流派,各种技艺争奇斗艳而竞相发展。又如方言方面,在闽南语中容入一些马来语等。再如在泉州还可看到阿拉伯文与汉字并排的春联。4、闽南文化中的方言具有古老性独造性特征。法国语言大师马伯乐曾说过,闽南话是世界上特别古老的语言。它不仅形成历史悠久,而且还保存了中古汉语和上古汉语的许多特点,同时还保存了许多古汉语的词语。这些词语在普通话和汉语的其他方言中,有的没有,有的不用,有的少用,而在闽南话中则是基本词儿。故闽南方言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这在汉语诸方言中是非常突出的,也是区别汉语的重要标志之一。而闽南方言的独创性则主要表现在语言词汇、语法诸方面者有许多自己的特点。

5、闽南文化具有开放性特征。这同闽南人中多为中原汉族移民及多侨民(闽南人移居国外,外国侨民留居闽南)息息相关,也与闽南海商文化发达有密切关系。此外,闽南文化具有上承下传的双重传播性特征。即主体文化由中原传播而来,融合土著文化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闽南文化,尔后又通过移民台湾传播到台湾及通过移居国外的华侨华人传播到国外。

文化的创造者是人,且人又是“文化最忠实、最积极、最活跃的传播者。而文化远距离的传播,有赖于人口的迁移”闽南文化的传播是通过闽南人移居国内外而传播的。国内传播达闽北、闽中、闽西、浙东南、赣东、粤东、港澳、海南及台湾。其中移居台湾为最多,且分布广泛于台北、台东、台中、台南、

本文来源:https://www.minle.cc/sucai/627105.html

对联推荐文章

对联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