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现代文

来源:文秘写作 点击: 当前位置:民乐作文网 > 范文大全 > 文秘写作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现代文 手机阅读

【www.minle.cc - 范文大全】

第一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修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012-11-14)

一、读题。

1、读正确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首新诗。谁来读读题目。(很好,读得字正腔圆)

再请一位同学,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是怎样停顿的。(非常准确的停顿)

都听清楚了吗?一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读。

2、读明白

读诗,就一定得读准它们的节奏。题目读正确了,那它的意思,有谁已经读明白了呢?(生说)

那这里“之”的意思是?你是怎么知道的?借助注释,是学习古诗词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请同学们拿起笔,将注释中“之”的解释,圈画出来并记在脑海里。

3、读出感悟

(1)同学们,我们再细心地读读题目,哪个字眼让你读懂了诗人此时的心境?(送)

一个“送”字,一定能让你想起曾经那次和亲人、和朋友送别时的场景,谁来说说?

同学们,一个简单的“送”,包含的却是怎样的情感啊?

(2)那我们该怎样去读好这首诗的题目呢?谁来?(你为什么读得这样深沉?你为什么读得这样悠长?你为什么读得这样轻缓?)(生说理由)

(3)同学们,由于古代交通的不方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次送别,后来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别。(出示课件)

他们相别在名楼:黄鹤楼,(黄鹤楼,濒临长江,雄踞蛇山之首,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称,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送名士:孟浩然(当时40岁左右,已经诗名满天下)

到名地:广陵。(就是扬州,东南都会,自古繁华,有“江左名城”之称。) 当时的李白比孟浩然小了十二岁,但他们一样的酷爱自由,一样的才华横溢,他们相间恨晚,无话不谈,建立了真挚的友谊。这一年,他们相约并重逢在了黄鹤楼,但短短几日的相聚之后,孟浩然却不得不离开了,浪漫多才的李白,便为此写下了名扬千古的——一起读(生齐读)

(4)深情一些,再来一次。(这才是真正的“读懂诗题”)贴卡片

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

(5)同学们,“孟”和“陵”是本课的生字,孟的第一笔是什么(横撇)。我们一起写写这个字(板演);“陵”字,左窄右宽,右边要写得紧凑一些,下部分的折文旁不要写成反文旁。(在格子里范写)

请同学们在课本空白处把这两个字书写一遍,注意:身正肩平足安,一尺一寸一拳头。(提笔并练字)

二、读诗。

(1)下面让我们走进诗中,请同学们仔细地把这首诗读上两遍,注意,字音要读准确,诗句要读通顺,并把握好诗句的停顿。(出示课件、贴“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读得真好,特别地流畅。“辞”和“唯”是本课的生字,注意,“辞”是平舌音,我们一起把诗的第一句读好来。(生齐读)

“唯”字特别容易写错,注意,这里是什么偏旁?记住口字旁,一起读最后一句诗。(生齐读)

(3)同学们,古人读诗比较讲究节奏感。看屏幕上老师划分的节奏,自己试着读一读,看谁能读出古人的味道来。

指名读。他读得怎样?谁来评一评。(停顿的地方可以把字音拖得长一些。) 再请一位同学来读。(可以适当范读,摇头晃脑地读,读出诗的韵味)

我们一起来,读出古诗的韵味来!(生齐读)

三、解诗

(1)同学们,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诗句,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贴“理解诗意”)

理解诗句的意思,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帮助?(借助注释、查找材料)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由读这首诗,借助书上的注释或手中的资料,逐字逐句地理解古诗,待会老师考一考你们。(生小组合作)

(2)现在老师提几个问题,看看大家都掌握没有。

A、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全对的请举手。

B、再看,“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烟花三月”的意思是?(对,大家注意,这里的“烟花”不是指烟花爆竹,烟是烟雾迷蒙,花是繁花似锦的花,是形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三月美景。)

你心目中的“烟花三月”会是怎样的?(学生畅所欲言,提醒说完整话)

所以,同学们,这里“烟花三月”指的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

看不透的大片大片阳春美景。

(播放音乐,)是啊,三月姹紫嫣红,三月鲜花盛开,三月花团锦簇,三月杨柳依依,这里鸟语花香,这里如诗如画)所以,这句被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C、一起读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现代文

(3)下面,谁能完整地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请两三个)

(4)带上自己的理解,一起诵读——《黄鹤楼送孟浩然》读

四、诗境

(过渡:同学们诗的大意我们已经了然于胸,但诗的内涵你们是否理解呢,让我们进入第四关——体验诗情。)(出示卡片“体验诗情”)

1、抓“黄鹤楼”,品读一二句。

(1)同学们,我们一遍一遍地读着这首诗,读到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的是怎样的画面?还有谁想说的?(师点拨“黄鹤楼”。)

黄鹤楼,李白为什么就如此在意这座“黄鹤楼”呢?(留下了他们美好的回忆)

(2)同学们,一个是当时声名远扬的诗人,一个是后来浪漫豪放的诗仙,在黄鹤楼上,他们在一起会做些什么?(生说,请五六位)(吟诗作对、互诉衷肠、把酒言欢、月下对饮、依依惜别)

(3)而今天,老朋友却要——(指名说),去往——(指名说)用诗中的话来表达,就是——(生说)

从此以后,黄鹤楼上,他们一起吟诗作对的生活——(指名接着说)

一起把酒当歌的日子——(指名接着说)

一起月下对饮的浪漫——(指名接着说)

留下他们美好回忆的黄鹤楼,再难见到他们形影不离的影子了。

(4)在这美丽的烟花三月,老朋友却要离我而去,我们该如何读好这两句话?指名读,谈理由。

(5)我们一起读!读出那份淡淡的离愁。

2、抓“孤帆”,品读三四句

(1)目送友人远去,站在黄鹤楼上的李白,久久没有离去,他是因为陶醉于“烟花三月”的诗情画意中去了,不愿意离开吗?(指名说)

你从诗中哪里知道的呢?(课件出示)

(2)是啊,诗人的眼中没有美景,此刻他看到的是什么?请同学们拿起笔,在

诗句中圈画出来。(指名说,板书)

(3)同学们,何谓“孤帆”?(生说)

三月的江南美景如画,三月的长江也是交通要道,当时的江面船来船往,可这里却用“孤帆”,用得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那为什么诗句中不写“一帆远影碧空尽”呢?

(4)(音乐起)是啊,同学们,“黄金万两易得,知己一个难求。”他曾经不孤单,在黄鹤楼上,他和孟浩然形影不离,秉烛夜谈,可如今,

指名说:那个曾经跟自己在花下(对酒当歌)的孟浩然走了。

指名说:那个曾经跟自己在月下(吟诗作对)的孟浩然走了。

李白的心里空空的,他的眼里什么也看不见了,纵然三月的江南美景如画,纵然三月的长江船只如云,李白什么也看不见了,

留在他眼里的只有——读:孤帆远影碧空尽,

留在他眼里的只有——读: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那孤帆越走越远,回忆起曾经相聚的日子,李白心中多么地不舍,他要把这一刻永远铭刻心间——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那孤帆终于还是消失了,这一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见,李白只能把满腔的情意托付滔滔的江水——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故人已经离去,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

远去,江水滔滔,

师:自古多情伤离别,让我们和李白一起再送一程孟浩然吧(生读全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现代文

五、资料拓展,小结写法。

1、一年过去了,李白无时无刻不思念着孟浩然,那次黄鹤楼相别,至今历历在目,李白挥笔写下了《江下行》。

2、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让我们动容。回顾全诗,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让我们动容。回顾全诗,没有太多别离的话语,有的只是——一起说:“烟花三月”“孤帆”“碧空”“长江”,这些景,却把作者浓浓的情渗透在了字里行间,渗透在一副又一副的凄美的画面中。我们把这种写法称之为——“借景抒情”。这就是作者的法宝——“借景抒情”啊!(板书)

今天,我们还复习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起读——

4、同学们,还有很多的送别的诗句,请拿起笔,写下一句来。

老师也摘抄了些,我们也来欣赏下。

六、作业

1 搜集离别的诗歌。

2 把这首古诗改写成现代文。

第二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人教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人间真情专题中,是一篇精读课文,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学习这篇课文旨在使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同时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古诗,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将情与景交融在一起。四年级的学生大多是10岁左右的孩子,他们对古诗的理解有一定困难,不必让学生必须把古诗意思说出来,只要理解就可以。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小学生背诵、学习古诗,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感悟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使孩子终生受益,好处数不胜数。学习古诗不能专搞语法知识,本身枯燥无味不说,还使得学生忽略了重要的古诗文内涵,又占用大部分时间,阻碍了学生的阅读积累。既消灭了学习的兴趣,又消灭了学到知识的可能性。古诗学习应该做到 “三要”:诗句要反复诵读,诗意要大致了解,诗篇须熟读背诵。

三.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1.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古诗的特色,努力促使学生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情况,在理解诗句以及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能够背诵、默写古诗,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手边的工具书以及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诗人,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课情真意切且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有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理解诗句作为教学难点,课堂中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自主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内涵。

四.说教材处理:

本堂课的教学在教材处理上,我重点进行了三方面的处理,一是课前安排学生收集资料,养成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二是以这首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三是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大胆改革,即对古诗进行改写,把古诗改写成故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现代文

五、说教法、学法、评价方式及教学手段: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文本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诗文对照,理解诗词大意:2、品词析句,体会诗词情感:3、以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说一说方法来学习课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理念: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语言的美,并积累语言。熟读自然成诵,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记忆,有效地促进语言的形成。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自主学习,继续小组合作,主动探究。让学生互相评价,自我评价,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离不开什么吗?就一个字。(引导生答是爱。)是啊,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生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今天,我们就走进“人间真情”这一单元的学习。第二十课中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充分体现了朋友之间的爱。(板书:)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提示:是谁送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

3.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4.师生互动,了解黄鹤楼:课件展现黄鹤楼雄姿;板画长江图,明确黄鹤楼、广陵的地理位置;交流资料,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挚友谊的故事。(大量的前期工作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首古诗。)

(二)初知诗意,质疑梳疑

1、学法“引路”,自学古诗。

A、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B、归纳学习方法: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入诗境、悟诗情

复习巩固合理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力一词有待商确)

2、“知诗人、解诗题”

A、指名介绍李白

B、说说诗题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C、指名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在这一环节,让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介绍,并进行资料地展示,教师做适当的补充,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且表现了新课标所指:强调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一特点

3、理诗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古诗多读几遍,自学生字词,借助手中的工具书以及书上的注释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和同桌交流。把不懂惑有疑惑的地方划下来,比如:(略)

此时老师要做的是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古人尝云,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许多个性化的问题,对诗文的反应也是多元化的.教师在这个环节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现代文

应鼓励学生多发问,培养质疑精神,让学生乐问,促进自主学习,让学生善问.

(三)、赏析佳句,入境悟情

1、入诗境、悟诗情

A、自读品味诗境

诗文语言传神尽意,学生理解了诗句的表意,但对于那优美的语言,还没有注意,更没有对文章动情.怎样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呢?这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去读.在这里注重体会这样几处: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扬州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景象。重点体会:烟花三月为后面学生的想象做好铺垫。

B、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以一个问题为发散点,给学生们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学生可以根据对诗文的理解,从各个方面去思考,感悟,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C、围绕“学法”,自主合作学习

指导各组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如:介绍李孟;说诗句意思,逐句朗读、逐句解释;抓住“烟花”“尽”“唯见”等重点词语,解释、朗读、品味;抓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画面,小组合作将李白与孟浩然在黄鹤楼边依依惜别的情形表演出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孩子们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来进行自主学习,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更牢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思想。

D、小组汇报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抓住:“烟花三月”的传神,抓住尽字和唯字的传情,来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想象,联想长江两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远”。先让学生感受、理解,再通过读表达美的感受,融理解运用为一体。相机引导孩子想象诗人送别老朋友时的心情怎样?当孩子找到孤帆一句时:师: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为什么只见“孤帆”?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现代文

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这样用三个带有梯步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目的是开启学生思维,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领悟,用自己的语言去沟通去表达.

最后询问: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吗?引领学生达到声如耳闻,形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同身受的意境,与文章达到共鸣.

这样充分发挥了教师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A、自由组合读练习

B、配乐指名读

C、想象画面读

本文来源:https://www.minle.cc/fanwen/86919.html

文秘写作推荐文章

文秘写作热门文章